requestId:689bb1e29200a9.32026034.
三、2018年重點工作
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改革開放40周年,也是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,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。
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: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%以上,財政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,固定資產投道具製作資增長10.5%左右,社舞臺背板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.5%左右,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%左右,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VR虛擬實境同步,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.5%以上,新增城鎮就業63萬人,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%以內,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。
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:
(一)加強創參展新能力建設,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
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。加快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,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規劃和建設。建設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支撐體系,開工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,開展合肥先進光源預研,支持合肥微尺度物模型質科學國家奇藝果影像研究中心、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建設,建設首平面設計批10個安徽省實驗室。
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。建設首批10個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。開展企業研發準備金、創新券制度試點。發展科技融資擔保、科技保險,重點支持初創期科技企業。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、加速器建設和升級工程,支持企業、開發區在海外設立離岸創新中心。建立省科技成果在線登記系統和技術市場數字平臺。建立知識產權創造、保護、運用機制,支持知識產權法庭建設。建成安徽創新館。
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。開辟人才激勵“綠色通道”,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,提AR擴增實境高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比例。開辟人才引進“綠色通AR擴增實境道”,啟動國家科學中心引進海外人才百人計劃,加強院士工作站、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設,引進扶持50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。開辟人才職稱“綠色通道”,完善人形立牌科技事業單位崗位統籌管理機制,建立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職稱評價制度。
(二)深化供活動佈置給側結構性改革,搶占創大型公仔新型產業和智慧經濟發展制高點
繼續抓好“三去一降一補”。再退出煤炭產能690萬噸,壓減生鐵粗鋼產能228萬噸。推進“僵尸企業”處置,破除無效供給。推動煤炭、包裝設計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紡織、食品等傳統產業新一輪技術改造。對展覽策劃工業強基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設備購置補助、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。落實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,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規模,清理規范涉企保證金,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,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。
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。實施新能源汽車、智能語音、集成電路、工業機器人、現代醫療醫藥等專項支持政策,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。建成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、中安聯合煤化工等重大項目。實施“皖企登云”計劃,開展智能包裝設計制造試點示范,推進生產線、車間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工廠培育。深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,開展綠色設計產品、綠色工廠、綠色園區創建。開展提升攤位設計制造業質量標準行動,籌建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,啟動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。積極發展技術服務、工業設計、現代金經典大圖融、供應鏈物流、人力資源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。
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開幕活動略。加快建立完善軍民融合發展組織管理體系、工作運行體系和政策制度體系,大力促進要素互融共用。加快省軍民融合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,支持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所與國防軍工單位合作,加強軍民技術轉化運用、軍民融合交流對接模型,實施一批國家重大軍民融合建設項目,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地。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。
加快發全息投影展智慧經濟。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經來臨,我省要發揮優勢,不失時機站上潮頭。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體系構建工程,加快發展智能芯片、智能終端等制造業,大力培育電子商務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數字創意、移動傳播等數字經濟產業集群。加快“中國聲谷”建設,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發展。完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,構建大數據交易平臺。突出應用示范和引領,在醫療、教育、養老、物流、農業、城市管理等領域,開展“智慧+”應用試點示范。
(三)擴大消費和場地佈置廣告設計有效投資,進一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互動裝置
全息投影促進消費穩定較快增長。落實促進消費政策,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。擴大信息消費,推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,引導共享經平面設計濟新業態有序發展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,實施車購稅優惠政策。擴大健康消費,大力展場設計發展醫療、體育、養老、養生等產業。加快旅游業發展,大力培育旅游新產品新業態,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景區管理水平,推進鄉村旅游服務標準化、產品特色化、沈浸式體驗營銷智慧化。
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。落實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,加大基礎設施、社會事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開放開幕活動力度,吸引民間資本進入。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,健全PPP項目價格和收費適時調整機制,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,提高民間資本收益預期。
推進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。全面實施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規劃。開工建設昌景黃FRP、池黃高鐵,力爭開工合新、宣績高鐵,建成杭黃高鐵。實施10條斷頭國省干線公路貫通項目,開工建設滬漢高速無為—岳西段、溧寧高速黃山—千島湖段,全面推進縣縣通高速補齊項目,加快建設蕪湖—黃山、蚌埠—固鎮高速公路,開工建設德上高速池州—祁門段,新增高速公路160公里、一級公路350公里。開工建設蕪宣機場,改擴建阜陽、池州、安慶機場,推展覽策劃進蚌埠、亳州、宿州、滁州民用機場和黃山機場遷建等前期工作。開工建設新汴河航道安徽段。開展港口資源整合,建立統一的港口發展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。引江濟淮主體工程完成投資160億元,開工20座重點易澇地區排澇泵站、70個中小河流治理和250座小型水庫加固項目。建成準東—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、合肥—六安天然氣干線。
TC:08designfollow
發佈留言